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稽详古事,览之千年——历史学院2017年本科生田野考古实习中期纪

发布者:history_05 发布时间:2017-08-24 09:24 阅读量:

201782,我院考古学和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乘校车前往辽宁喀左考古实习基地,拉开了田野考古实习的序幕。考古系教师吕学明、张林虎、仪明洁、James Willams为本次实习的指导老师,2015级本科班主任王大庆老师主动请缨,与同学一道参与考古实习。

图片一.JPG

(同学们整装待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喀左田野考古实习基地自2014年建立并投入使用至今已历4年,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多个部门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喀左县博物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这四年中,考古实习基地的设施条件也不断改进,相继建立和完善了食堂、浴室、学生宿舍、资料整理室等基础设施,使得大家能够专注投入到考古实习中去。

    此次发掘的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地处辽宁西部的大凌河上游,位于朝阳市喀左县山嘴子镇黄家店村土城子屯西南,大阳山北坡台地上,距考古实习基地大约半小时的步程。其年代从距今数千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延续到战国秦汉,具有遗址规模大、文化层堆积厚、遗迹现象丰富等特点。

    近几年,我院考古文博系与台南艺术大学文博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每年都有数名同学从台湾远道而来,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同学共同参加野外发掘和室内整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互相增进学术水平,还对海峡两岸学子的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一、田野发掘:收获匪浅 苦中亦乐

    截至目前,考古实习已经度过两周的时间,田野发掘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实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考古学科的研究性质和工作方式的了解,也从中得到了包括社会交际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等在内的对自身的锻炼。

以遗物出土最丰富、遗迹现象最复杂的2T1411探方为例,该组组员栾文韬、陈芷和徐欣怡熟练运用田野考古学课堂上讲授的地层学、类型学知识,在工地上日常的刮面、切壁、找边练习中相继发现多个灰坑遗迹,并详细讨论研究灰坑之间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从而深化了对自己探方性质的认识和了解。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丰富的遗物,如大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绳纹陶片和素面陶片,猪掌骨、猪下颌骨在内的丰富动物骨骼,其中尤以一件做工考究的骨簪最为引人注目。

图片二.JPG

(同学们正在研究出土物)

在出土遗物的丰富多样方面,2T1111探方也不遑多让。该组组员杨一帆、孙钰琪和刘小吉在探方西壁一侧发掘出大致呈直线排列分布的四枚石璧,在同一地层中还有多枚形制不一的石质网坠出土,动物骨骼和陶片也多有发现。

发掘已过两周,大家逐步克服了田野工作的辛劳和烈日,同时也克服了最初进行考古发掘的焦虑,绝大多数探方中均发现灰坑、小件。大家在清理每一个遗迹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和熟悉发掘、拍摄、测量、绘图等田野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加强了同学们考古学素养和技能的训练。

在田野发掘工作中,大家不仅拿起锄头、铁锹和手铲在各自的探方中清理翻检,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遥控航拍飞机的使用。每一位同学都熟练地掌握了遥控飞机的起降和飞行,顺利地遥控飞机对考古工地的全景进行拍摄。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入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反映了我院考古教学与时代接轨,推动了我校考古学科建设。

图片三.JPG

(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航拍飞机的操纵)

    

二、课堂教学:内外结合 助力实践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专业知识与考古技能的融合,我院的田野考古实习坚持“基地课堂教学与田野发掘相贯通”的理念。参与本次考古实习的本科生,均以魏坚老师的田野考古学作为先修课程,系统学习了田野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在此次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田野考古实习中,同学们不仅在工地上亲身实践田野发掘工作,也在室内通过讲座的形式深入了解考古。目前已经进行5次室内教学,内容涵盖我院历年来辽宁喀左考古实习的基本情况,土城子遗址的发掘情况和遗迹特征,土城子遗址所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代表性遗址,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发现,同时包括田野考古实习中基本技能的讲授,如探方日记的写作、考古绘图和信息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等。

仪明洁老师主要介绍了我院2014—2016年喀左考古实习的基本情况。我院辽宁喀左考古实习依托“大凌河上游古代聚落与城址考古”这一项目,该项目主要任务在于理清大凌河上游古代聚落的时空框架和年代序列,分析其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关系,进而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形态做出贡献。她指出在这一项目背景下的考古实习主要目的在于掌握田野考古发掘、系统性区域考古调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习考古资料的整理和考古报告的撰写。随后,仪老师讲授了田野考古工作中探方日记的写作、考古绘图等基本技能。

James Williams 主要介绍了2015年至2016年大凌河上游聚落遗址的考古调查情况。两年来,大凌河上游考古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他指出未来两年大凌河上游聚落遗址的考古调查的主要方向是在南北方向上的范围扩大和现有资料的整理。James Williams 的另一个讲授主题是信息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

图片四.JPG

(吕学明老师正在给大家上课)

吕学明老师主要介绍了土城子遗址所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代表性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集中分布在老哈河中上游、教来河上游、大小凌河及其支流地区,大致年代距今4000—3400年,代表性遗址有水泉遗址、康家屯遗址、大甸子遗址、三座店石城遗址以及二道井子遗址等。吕老师同时介绍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发现,包括红山文化的魏家窝铺遗址、内蒙古通辽哈民遗址、小河沿文化的南宝力皋吐遗址和哈拉海沟墓地,介绍了这些遗址的主要遗迹现象和出土遗物,展现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期丰富的文化面貌。同学们在老师的讲授中深入了解喀左土城子遗址的文化背景,体会到此次考古实习的学术意义,在室内教学中获益匪浅。

本次考古实习还有幸请到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炎亮老师,他为大家开设题为“发现致远舰”的讲座。吴老师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致远舰及其管带邓世昌的基本知识、致远舰的水下调查过程,详细介绍了结合传世文献确认致远舰的身份。考古所的熊增珑老师则主要介绍了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考古重要收获与认识,包括墓地分布与布局、墓地中的出土遗物等知识。讲座中,大家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提问,在讲座中增长知识,加深了对于考古学的理解,展现了我校学生的良好风貌。

图片五.JPG

(辽宁省文物考古所的吴炎亮老师进行题为“发现致远舰”的讲座)

 

三、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其乐融融

为了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本次实习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彰显我院的人文关怀,同时使得实习生活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图片六.JPG

(同学们课余时间打篮球)

812晚,在我院老师的精心策划和基地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下,庆祝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班主任王大庆老师、2014级本科生李瑶同学、韩书梦同学的生日宴在欢笑声中拉开帷幕。师生同聚一堂,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在生日宴上,寿星王大庆老师总结了十几天来同学们在考古基地的表现,肯定了同学们不怕吃苦,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鼓励同学们能够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挑战。随后,李瑶同学和韩书梦同学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准备的生日宴,并表示本次实习将会是她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生日宴后,老师们和同学们纷纷登台献艺,载歌载舞。

图片七.jpg

(寿星王大庆老师、李瑶同学、韩书梦同学)

 

图片八.JPG

(生日宴上大家把酒言欢)

除此之外,学院老师安排同学们前往辽宁喀左县城观看电影,在室内教学的基础上搭造陶窑烧制陶器。结合吕学明老师在室内教学中讲授的陶器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和泥搭砖,准备烧制第一批陶器。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于考古遗物中常见的陶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图片九.jpg

(同学们自行设计、搭建的陶窑)

 

在十多天的田野考古中,包括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在内的诸位同学都克服了初来乍到的不适应,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实习。虽然工地上的条件相对原来的居住环境无疑显得较艰苦,但大家都一心沉浸在田野实习中而不以为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考古实习中,同学们一定会再接再厉,屡出新果。同时预祝我院2017年辽宁喀左考古实习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十及封面.jpg

 

 

文:杨姚瑶、季昊亮

图:王祯哲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2014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100872
<本站管理:admin>
备案号:京ICP备14032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