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宛平城外炮声隆,卢沟桥畔睡狮醒 ——2016级本科生赴丰台课外教

发布者:history_05 发布时间:2018-04-13 20:02 阅读量:

2018年3月31日,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组织2016级本科生前往丰台区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先后考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和宛平古城建筑。本次教学实习由马克锋老师、2016级班主任王文婧老师带队。

同学们在中国人民战日战争纪念馆前合影

本次考察的第一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纪念馆位于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在正式参观活动开始之前,同学们首先为馆外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卢沟醒狮”雕塑所吸引。仰望象征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同学们心中涌动起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进入馆内,在等待固定讲解的时间里,同学们认真浏览主题展的导览手册,马克锋老师亦与同学们探讨起序厅“铜墙铁壁”浮雕中的人物代表身份。“铜墙铁壁”浮雕又称“血肉长城”,象征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

同学们认真阅读导览手册

随后在讲解员的导引下,同学们参观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展。该展览以“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为主题,分八个部分,以历史图片与实物为主,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等为辅的展示手段,展示了从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开始,到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奋起反抗的过程,全面再现了中国人民14年浴血抗战的历史画卷。展厅内各个部分的色调根据展陈内容确立,逐渐由“冷”转“暖”,强化中国人民走向伟大胜利的艰难历程。

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展品情况

 “南京大屠杀”专栏呈现的阴冷黑暗的图像与令人窒息的场景,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器和虐待工具的实物、战争中死难同胞的照片、铁证如山堆的文件资料,无不在痛诉着日本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暴行。面对此情此景,一位同学不禁动容,用略带哽咽的声音说:“战争展现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企盼。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在观察抗战纪念馆展品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进入半景画厅感受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半景画。半景画以巨幅油画与实物和模型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电技术,使油画立即变得乌云翻滚、浓烟飘动、战火纷飞,使同学们有如身临当时的卢沟桥事变战场。

同学们在观看“七七事变”半景画

从纪念馆出来后,马克锋老师为同学们参观过程中的存疑进行解答。就同学提出的“顾祝同的地位似乎比李宗仁、何应钦还高”的疑惑,马老师结合西安事变介绍了顾祝同与蒋介石的关系,称虽然顾在职务上没有李高,但他与蒋关系最为亲密,对蒋的忠心程度是李、何等人所不能及的,故其地位较高。马老师还为同学们补充讲解了张自忠的抗战事迹,提及今东城区张自忠路的由来及该路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渊源。此外,马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能单线式地做历史研究。他说:“博物馆具有教育、宣传功能,其呈现是单线式的,但历史是多线的、复杂的,有许多历史事实是博物馆、教科书无法呈现的。比如抗战并非人人抗战,《黄炎培日记》里就记载了在豫湘桂战役中,老百姓用小日本旗把国民党的正规军全部缴械的情景。做历史研究要学会从历史表象中看到背后的历史讯息。”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马克锋老师在馆外广场上为同学们答疑

随后,师生们步行前往卢沟桥。卢沟桥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史称“卢沟桥事变”。一进入基地,同学们就被入门的赑屃托石碑和“卢沟晓月”碑刻深深吸引,浓重的历史氛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认真观察赑屃托石碑

卢沟桥两侧形态各异的石狮是该桥最大的特色,彰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八十多年前却任人宰割,惨遭践踏。这样的对比既使同学们陷入深思,也时时刻刻为同学们敲响了警钟。这些石狮曾经目睹了日本军队对中国的侵略,见证过历史的硝烟弥漫,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厚重,屹立于帝都的西南角,无声地向世人诉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在卢沟桥上,马克锋老师就桥中央凹凸不平的青石路面,与同学们展开交流。有的同学认为这些坑洼是抗战时期炸药留下的痕迹,有的同学则认为是古代车马驼重物行驶后日久天长磨成的……师生间的热烈讨论甚至引来了旁边游客的参与。马老师指出,卢沟桥的狮子保存完整,是因为当时的战场并不在卢沟桥上。胡三强同学对卢沟桥的建筑十分感兴趣,他仔细观察后发现除了卢沟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外,桥东端左右各有一只顶着栏杆的石狮,桥两头有华表各一对,华表顶部的石兽东边为一对石狮,西边却是一对石象。对此,马老师希望同学们回校后能够查找资料以解答疑惑。

游客参与师生们的讨论

 从卢沟桥上走下,师生们来到了宛平城前。宛平城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三年,因当时卢沟桥作为永定河上唯一通往北京城的桥梁,地理位置重要,特命御马监太监武俊监造。经历了1937年枪林弹雨的洗礼,城墙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弹孔,如今的宛平城不仅承载着当年卢沟桥事变的伤痛,也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起点,它提醒着同学们要以史为鉴,再不重蹈当年的覆辙。

师生们参观宛平城建筑

在历史场域中感知历史、学习历史,是我院课外教学的一大目标。在外出考察的时间里,透过历史遗迹蕴藏的历史信息,同学们不仅在专业知识领域受到了启发,使书本所学内容形象感性,更在情感上获得了一次充分的洗礼与升华。比如此次考察,古城、卢沟桥等建筑,让同学们亲身观察了曾经的战场,战争模拟画等,让同学们更直观感性地了解了战争爆发时的情形,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让同学们感受了敌人的残酷和国人团结抗战的精神。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马克锋老师为同学们讲解

近年来,我院不断致力于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十分关注实践考察规划中存在的“重古轻今”问题。因此,在保持原有的古代历史考察路线的基础上,我院根据中国近代史相关课程的需要,增加了两条新的近现代史校外教学路线。本次丰台考察便是近现代史调研的京内线路,接下来我院还将组织本科生前往天津进行调研考察,使实践教学规划与课程配套更加紧密、更加科学合理。
 

文/图:余衍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2014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 100872
<本站管理:admin>
备案号:京ICP备14032167号